笔者在前一篇文章中已经简述过朝鲜中近程弹道导弹的发展,包括“化城”系列短程弹道导弹和“芦洞”式中程弹道导弹。这些导弹的射程可覆盖朝鲜半岛全境,并能够对日本构成威胁,虽然目前仍然不具备核弹头搭载能力但也有相当可观的杀伤力。但朝鲜对于弹道导弹的研发工作,仍在不断推陈出新。
尽管“芦洞”弹道导弹理论上具备攻击驻日美军的能力,然而朝鲜的弹道导弹研发并未就此止步。1998年8月31日,朝鲜宣布成功发射了“光明星1号”卫星,奇怪的是其他国家都未能追踪到这颗卫星。美国情报机构根据观测结果分析,该火箭的第一级落入日本海,第二级落入日本以东的太平洋,但最终由于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出现故障导致卫星未能入轨。由于该火箭飞越了日本列岛,故在日本引起广泛的恐慌情绪,使日本公众开始支持发展导弹防御系统。此次卫星发射,被美国认为是朝鲜在测试新型弹道导弹,并按照惯例以发射地命名为“大浦洞1”导弹。一般认为,“大浦洞1”导弹是一种以“芦洞”导弹为第一级、以“化城”6导弹为第二级简单拼装而成,发射质量约23吨,可携带700千克弹头达到2500千米左右的射程。由于“大浦洞1”导弹技术落后且仅进行过一次发射,外界普遍认为“大浦洞1”是朝鲜进行多级弹道导弹研发的试验性工作。
图注:被西方称为“大浦洞1”型弹道导弹的搭载发射“光明星1号”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外界普遍认为,该火箭/导弹是朝鲜进行多级弹道导弹研发的试验性工作
如果说“大浦洞1”导弹为美日韩敲响了警钟,那么随后的“舞水端”导弹则切切实实让美日韩感到芒刺在背。“舞水端”中程弹道导弹的技术基础是朝鲜通过特殊渠道获得的前苏联的R-27潜射弹道导弹的技术资料,但该弹并不是R-27的简单仿制品。与R-27相比,“舞水端”导弹体积更大,长度达到12米左右(R-27为9.65米),虽然仍为单级液体导弹,但燃料、发动机导弹壳体和弹头防热技术比起“芦洞”导弹都有很大进步,体积也比“芦洞”导弹小,可通过运输起竖发射三用车机动发射,拥有更强的生存能力。由于诸多先进技术的采用,“舞水端”导弹的发射成功率也有所提高。同时,高达3000千米的射程使其部署在北部山区即可完成对日本的全境覆盖。可以说,“舞水端”导弹的装备使朝鲜真正具备了对日本和驻日美军基地的威慑能力。
图注:朝鲜阅兵中出现的“舞水端”中程弹道导弹。该弹具备从朝鲜北部发射威慑日本全境的能力
“舞水端”导弹使朝鲜具备了威慑日本全境的可能,对朝鲜价值不小。然而朝鲜随后研制的“大浦洞2”型弹道导弹,则让人感到有些意外。2006年7月5日,朝鲜进行了“大浦洞2”中远程弹道导弹的发射试验,但在发射后约40秒即偏离轨道失败。此后,朝鲜在“大浦洞2”导弹的基础上研制了“银河”式运载火箭,并在2009年4月5日使用该火箭发射了“光明星2号”人造卫星,但根据美国公布的弹道数据来看,此次发射仍然出现第三级发动机故障,在距离发射场3850千米外卫星坠落。根据“银河”2号运载火箭发射视的相关图像和视频资料,可以确认“银河”2号运载火箭长度约31米直径约2.2,起飞质量约为80~85吨。美国政府分析报告认为银河2号火箭第一级箭体使用了4台并联的芦洞导弹发动机,其起飞推力约100吨,第二级箭体的发动机为1台芦洞导弹发动机,第三级使用了小型固体发动机。综合判断,二级版的“大浦洞2”导弹射程在3500~6000千米之间,射程企及美国夏威夷;三级版的“大浦洞2”导弹射程有望达到10000千米,射程覆盖美国阿拉斯加及部分西海岸地区。不过这仅是纯弹道分析,考虑到防热与控制系统的难度,朝鲜研制出实用的远程和洲际导弹还很远。
图注:“大浦洞2”型弹道导弹。该弹射程达3500~10000千米,显然仅从反应速度和和射程来看朝鲜并不需要如此等级的远程战略导弹
与“化城”系列近程弹道导弹和“芦洞”式中程弹道导弹相比,“大浦洞”系列弹道导弹和“舞水端”式弹道导弹射程更远、可携带重量更大的弹头,在国际上也属于领先水平。而值得注意的是,“大浦洞2”导弹的理论射程,对于朝鲜来说根本就毫无必要,发展这样一款武器令人感觉匪夷所思。考虑到朝鲜此前进行过通过削减弹头重量来增加燃料容量的方式增加导弹射程,据此可以判断,朝鲜很可能是在用一种剑走偏锋的方式获取弹道导弹与核弹头的结合技术。朝鲜可以通过压缩射程、减少燃料占用空间,换取更大的弹体空间安装包括核弹头在内的重型弹头。而即便如此,从“大浦洞2”的射程来看,压缩燃料空间后的“大浦洞2”也仍然具备威慑日本本土的能力,同理“舞水端”也仍然具备控制朝鲜半岛全境的射程。这种做法费效比不高,且在技术上仍然存在各种已知或未知的问题,但仍然是朝鲜建立有效核威慑的一种比较价廉且可以快速掌握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