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目录 » 资讯 » 社会焦点 » 互联网络 » 文章详细

提笔忘字、张嘴忘词?你的大脑怎么啦?

来源:澎湃新闻 浏览次数:202次 发布时间:2024-03-11

你有没有遇到过

话就在嘴边

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许久不用纸笔

明明很常用的字

却突然忘了怎么写……

近日,有调查显示,超半数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提笔忘字、开口忘词的现象正变得愈发常见,逐渐成为一种席卷当代人的新“脑病”。

当代人有了新“脑病”

调查显示,在1000多位受访的年轻人中:超四成表示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用笔写字变少或遇到过词不达意的情况;38%有过提笔忘字,35%觉得写作困难;还有不少人发觉自己出现逻辑混乱、懒于表达、离开表情包就无法交流等问题。

在过去,人们的交流方式只有面对面、打电话、写信这几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方式也在慢慢发生转变。例如,长辈看晚辈的聊天内容云里雾里,不断被创造出的新词和“网络热梗”,以及用表情包就能完成一场对话的模式让他们不知所云。但是,人们不可能一直生活在互联网里,总有需要跳出这一沟通媒介的时刻,此时对于一些“词穷”的年轻人来说就成了不小的挑战。

话到嘴边

为什么想不起来?

话到嘴边为什么想不起来?当代人“患上”这种新“脑病”主要有一下两方面原因:

①过多使用

社交网络

能语音就不打字、能打字就不写字;只输入拼音首字母缩写就能跳出候选词……久而久之,手和脑都在变懒。另外,部分人聊天时过于追求“网感”,故意使用错别字、乱改成语、用字母代替汉字等,在离开网络环境、面对面交流或写作表达时难免出现大脑“短路”的情况。

有学者表示,文字失语问题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冲击,导致个体思维方式的简单化和粗糙化。不仅如此,沉迷网络社交媒体还会让人与现实脱节。网络语言不同于现实语言表达,语言连贯性下降,会降低思考和交流的频率,反应变慢后倾向于躲避交流、行为退缩,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②社交焦虑作祟

很大一部分人的表达困难可能是社交焦虑导致的。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少了网络媒介作为缓冲,说话前就需要再三斟酌、小心谨慎,想要避免说出令人尴尬或不合时宜的话语。若长期为社交感到焦虑,可能导致社会支持不足,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人际关系不佳,令人感到孤独、无助和缺乏希望,进而影响个人的工作、生活,甚至心理健康。

保持语言能力的人更长寿

语言运用能力是评估精神状态、感知能力等的重要依据,还与寿命息息相关。有研究显示,与沉默寡言的老人相比,能言善辩的老人平均寿命要长8.4岁。

从内在来看,不能熟练使用语言,也可能产生语言机能退化的问题。脑病科医生表示,由此产生的焦虑、抑郁等情绪,会导致学习能力下降,拒绝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进一步封闭自我。

日常生活中

做到这些可活跃思维

多读、多写、多说

读写说的练习,能让大脑接受更多信息刺激。可以记录日常、设定阅读目标,沟通或演讲前多练习。

保持独立思考

打破接受碎片化信息的现状,有意识地保持独立思考;跳出从众效应,坚持自己的观点,多用积极正向的语言。

多参加线下活动

面对面交流时,不仅要学会倾听,还要做好回应,努力锻炼表达能力、提高社交技巧。

集中注意冥想

找一个幽静不易受干扰的环境,保持良好舒适的坐姿。闭上眼,深呼吸,放松下来,感受自己的呼吸。然后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特定对象上,如呼吸、身体某部位或某种感觉。为了维持专注,要始终监测自己的注意力。

小贴士:

在练习初期可能会有分心,注意力不断从选定的对象上转移出去。要去识别这个过程,再将注意力转回。该调控过程需要反复练习。熟练之后,在这些步骤上无须付出太多努力,就能更专注于当前的任务。一旦分心就会有所意识并及时调整,这个过程能增强注意执行控制,培养专注于特定目标的敏感度和稳定性。

来源:吉林1232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