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十五日深夜,寒风凛冽,夜深人静。突然,雄伟肃穆的紫禁城太和殿前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太和门、贞度门和昭德门都烧成灰烬,这就是清代有名的贞度门失火案。
贞度门匾额(图片来自网络)
贞度门又称前右门,在紫禁城南,位于午门与太和殿之间,与太和门、昭德门(前左门)组成一组相连的雄伟建筑群,是太和殿的屏障。贞度门和昭德门是王公大臣们上朝必经之地,且连接许多库房,皇宫内御用器物大都贮藏在这里,因此这里是宫廷禁地,昼夜都有官兵守护巡查。
太和门(图片来自故宫官网)
这次火灾发生在慈禧为皇帝光绪大婚操办期间。当时,“翰詹科首、军机章京、各部院衙门司员、各旗营侍卫章京”以及“神机营兵丁、步军统领衙门兵丁及护军官役等”,“共七千余人”,几乎倾巢出动,奋力扑救。这在清朝皇宫史上是创纪录的。
但这场大火由于水源不足,消防器具不全,一直烧到十七日,经过两天扑救才熄灭。据《申报》报道:“烧毁贞度门一座三楹,东库房门七楹、太和门一座七楹,又东库房七楹,昭德门一座三楹,共焚去二十七楹。”为了阻断火势,还拆毁东库房、西库房建筑一批。这次火灾将“三门”变成了废墟,把为光绪大婚准备的服饰和各种礼仪用品大多烧毁,还毁了其他许多珍贵器物,价值无法估计。但由于婚期迫近,原样重修根本来不及,于是,由扎彩工匠临时赶紧搭建一座与太和门、贞度门、昭德门相同的彩棚应急,被烧毁的库房“亦以库席片搭盖如式,外绘五彩云龙,以壮观瞻而示整齐”。
贞度门(图片来自故宫官网)
这次火灾的原因是用火不慎,夜守贞度门的两位护军,把旧洋铁油灯挂在东山墙后檐柱上后入睡,由于夜不熄灯,油灯烧着山墙后柱,四更时火起,因当夜风大,火势逾猛,延燃各处。之后,光绪皇帝对火灾肇事者处以严厉处罚,对救火出力人员分别给予奖赏。在奖惩有关官员的同时,为了吸取教训和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还采取了一些诸如整顿火班、增添消防设备等相应加强防火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采芹.中国消防通史.上卷第八章,2002年
转自:中国消防博物馆
来源:中国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