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汉2月10日电 (马芙蓉 魏海勇 王俊芳)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宋海军主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一个距今2.508亿年的特异埋藏化石库——贵阳生物群,为理解最大规模灭绝后的生命恢复速度和模式提供了新认识。相关成果10日在《科学》杂志发表。
近5亿年来,地球上共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其中,2.5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事件最为严重,造成逾80%海洋生物物种灭绝,并促使海洋生态系统从古生代类型向现代类型转变。
为揭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关系,宋海军带队在中国华南地区开展了近15年野外工作。2015年,团队在贵州省贵阳市附近发现一枚龙虾化石碎片,这在早三叠世海相地层中非常罕见,由此揭开贵阳生物群发现序幕。
截至目前,贵阳生物群中已发现硬骨鱼、软骨鱼、牙形动物、海绵动物、双壳、菊石、腹足、虾类、原蟹、放射虫、有孔虫等十几个大类、共40种不同生物。从生态上看,其营养金字塔已经很完整。此外,还发现大量粪便化石,表明当时食物网已经较为复杂,生态结构已经很完善。
宋海军介绍,贵阳生物群比全球已发现的其他中生代生物群在时代上更早,且距离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仅过去约100万年,无论是在生物多样性还是生态结构上,已经和之后的生物群没有明显差异,甚至可能更为复杂。这进一步表明,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之后的生态重建远比以往的认识更快。
贵阳生物群中大量出现了鱼类和虾类化石,其中一些虾类是目前已知最老化石。宋海军指出,这两个主要类别是现代海洋中最为丰富和重要的类群,同时在中生代海洋革命中作为捕食者扮演重要角色。因此,贵阳生物群的发现表明,现代类型的海洋生态系统在大灭绝之后约100万年已初具雏形,且指示中生代海洋革命的时间可能也比以往认识更为提前。(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