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写起来最心虚胆怯毫无底气的一个专栏,竟然要谈谈“婚前恐惧症”。
因为在我29年的人生经历里,第一从来没有结过婚,第二想都没想过“婚前恐惧”这回事。我简直无从想象并且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产生婚前恐惧——对即将结婚的另一半不甚满意?那没酝酿好可以不结啊;害怕结婚以后失去自由?在这个“婚前同居”已成常态的年代,跟生娃比起来,单纯地领个证办个仪式似乎对生活状态也没什么影响吧。
虽然没结过婚,但伴娘咱可是当过两次。回想起两场婚礼中两位新娘的情绪状态,发现确实每个女人在结婚前的感受大不一样。
第一位姑娘Lily,人漂亮能干,老公高大帅气,二人看起来金童玉女十分相配。但Lily和Lily妈有一个长期以来的心病,就是Lily本来收入就一般,新郎工资水平更低,婚后他们可能攒不下什么钱。婚礼前一周我去Lily家帮忙,Lily妈说起这事还不住感慨:“昨天我去超市逛到婴儿用品区,我就想以后我闺女结婚了,女婿赚得那点儿钱连婴儿纸尿裤都买不起哇!” Lily自己对此也是耿耿于怀,结婚当天还在跟我说:“这婚,总觉得结得前途未卜生死堪忧。”说着说着就是一阵长叹。那场婚礼来了四个伴郎四个伴娘,人人都比新郎新娘看着开心喜庆。婚后没多久,Lily跟老公之间就出了问题,我们送出去的礼金还没拆封竟然就听到了他俩闹离婚的消息。
第二位姑娘小篱是我的表嫂,跟我表哥是北大光华的MBA同学。两人年貌相当,家世匹配,也是天作之合。由于表嫂是国学爱好者,他们办的是传统的汉服婚礼,我这个伴娘在其中的角色叫“执事”。同样是结婚前一晚我去帮他们张罗,表嫂笑眉弯弯地对我说:“明天就要正式成为QY(我表哥的名字)的新娘了,汉服婚礼里有个重要环节就是‘结发’,想到我和他会各自取下一绺头发缠绕成结,然后共度这一生,真的很幸福。” 小篱说这话时,满脸的平安喜乐,无限憧憬。如今他们结婚三年,爱情甜蜜,生活顺遂,众人看在眼里无不羡慕。
由于实在没有发言权,我就“婚前恐惧症”发了条微博请教各位已婚美女,美食达人文怡这样回复我:“这只是对一种自己还未经历过的生活的不确定而已,其实咱们从小到大去到一个新学校,加入一个新班级,去一个新公司,换一个新部门,心里都有些小小的不安,但一到婚姻,就被放大了,因为是一辈子的合同可能。”这番话说出了很多有“婚前恐惧症”女性的共同心声——其实也没那么多脆弱不满,就是一种“不确定性”引发的“不安全感”而已。我的另一位朋友影影也说:“连我那么想嫁给我老公的人都有过一小阶段的婚前恐惧,毕竟真就奔着要过一辈子去了,人只会对未知的东西产生恐惧,而正好婚姻对于没结婚的人来说,就是各种各样这样那样的一个又一个未知。所以恐惧也是正常的,克服就好了。”上述两人都是家庭生活和谐爱情美满的典范,可见恐惧者未必会动摇,刘若英《落跑新娘》里唱的情形只是极端个案而已。
一个女人会不会产生不安全感,七成在男人,三成在自己。要是同时拥有了可靠的爱人和强大的内心,即便有“婚前恐惧”,也只是转瞬即逝的念头而已。Lily的悲剧便在于,她的丈夫和她自己,都不能添补她内心的不安。没有“婚前恐惧”的姑娘,大多是因为无论自己以哪种框架来考虑和男友的关系,对方给她的都是安心十足的元素:见过他的父母,民主开朗甚至幽默新潮;结识他的朋友,聪敏上进并且随和善良;在一段的关系里,彼此忠诚可靠注重沟通;甚至在财务问题上都认识一致规划明确……这样的情况下,姑娘便不会担心,未来爱情是否经得住琐碎婚姻生活的摩擦,自己是否能处理好大小人情世故,是否他日会后悔嫁给这个人,是否会碰上个对自己有偏见的婆婆,是否会遭遇爱人的背叛出轨,能否担当起共同走过的岁月里可能发生的一切……婚姻在没有恐惧症的姑娘眼里,从来就不是一场充满风险的豪赌,而是一次趣味与意义同在的奇幻漂流。
当然也不排除有一小部分的姑娘,拿“婚前恐惧”作为自己撒娇矫情大犯“公主病”的借口,“老公给我买VanCleef&Arpels嘛,不然人家婚前恐惧”、“老公婚纱我要Oscar De La Renta的嘛,人家又开始恐惧了”、“老公婚纱照必须去大溪地拍啊,人家本来就婚前恐惧呢”……对于这种情况专栏作家柏小莲的一句总结特别到位:“我有段时间假装有恐惧,后来实在找不到恐惧的理由了就停止作了。”
(文:麻宁)